作者:袁靖 吕鹏
(相关资料图)
来到兔年,让我们穿越到中国古代的山水之间,给大家介绍一下生肖兔的历史与文化。
一、中国家兔的起源
中国家兔是如何出现的?目前学界的观点不一,大体可分为本土起源和外来传入两种观点。
家兔的野生祖先是穴兔,有学者认为中国家兔是本土起源,是由本土已经灭绝的野生穴兔驯化而来的;也有学者认为中国家兔是先秦时期穴兔或家兔通过中西交通线传入我国的。
那么,中国考古出土兔类遗存能够解决中国家兔起源之争吗?我们依据考古和文献资料,认为中国先民早在汉代已尝试饲养野兔。
迄今为止,在全国数百处出土动物遗存的遗址中,发现有兔遗存的就有79处。从地域范围看,这些遗址分布范围很广,东起山东,西至新疆和西藏,北达黑龙江,南抵广东,主要分布在黄河和长江流域。从时间跨度看,遗址时间横跨新石器时代、夏商周时期及汉代,且新石器时代的考古遗址较为集中。
中国家兔驯化和饲养的考古证据主要来自于山东济南洛庄汉墓。洛庄汉墓等级较高,为西汉诸侯王级别,该墓共发现有36座陪葬坑,出土各类珍贵文物3000多件,特别是19件编钟、107件编磬和3辆大型马车的发现,引起了考古界的高度重视和社会的广泛关注。其中,该墓动物陪葬坑中出土动物的数量之多、种类之丰富,在汉代诸侯王陵级别陪葬坑的发掘历史上尚属首次。袁靖曾对34号动物陪葬坑里的全部动物遗存进行仔细观察、照相、记录和研究。该陪葬坑中的动物遗存共有110余具,动物种属包括绵羊、猪、狗、兔等4种。动物考古学者通过对考古现场的观察,发现随葬的绵羊、猪、狗的骨架没有挣扎的痕迹,推测它们可能是被杀死后,再按照种属在特定的放置区域进行有序摆放。尤为值得关注的是,在陪葬坑中,发现有2个专门用来放置兔的木笼,其中一个木笼保存较好,木笼长约2米、宽约0.5米。在木笼内、外均发现有较为散乱的兔子骨架,保存较为完整。动物考古学者对当时的埋葬过程进行了复原,推测当时可能是因缺氧而亡。
兔在中国古代绝非稀有动物,根据我国的文献典籍和考古实物,古人很早就有捕获和食用野兔的记载。《诗经》中就有相关诗句,汉画像石中也有宰杀兔的画面,《木兰辞》中更有对雄兔和雌兔行为特征的精要描述。在记载西汉轶事的笔记小说《西京杂记》中,有一则描述了梁孝王刘武(公元前184-前144年)在今河南商丘建筑兔园的故事:“梁孝王好营宫室苑囿之乐,作曜华之宫,筑兔园”,也是饲养兔的一个例子。
中国先民在先秦时期就具备了饲养“六畜”(狗、猪、牛、羊、马和鸡)的能力,特别是独立驯化成功了狗和猪,并对引入的家养动物种类进行了再创新。驯化和饲养六畜的实践,为饲养其他动物提供了经验。根据目前出土的考古实物和文献记载来看,汉代已经出现了尝试对抓获的野兔进行饲养的行为,明代已确定成功地饲养了家兔。
二、文物中兔的形象
以兔为题材或者有兔形象的文物不多,这里按文物材质分述如下。
1.玉石文物中的兔
在距今5300年安徽含山凌家滩遗址10号墓中,出土了迄今所知年代最早的兔形玉器。这个兔形玉器呈薄片状,玉质呈灰白色。兔头微微仰起,两耳贴在脊背上,尾巴上卷,后足抬起,似乎呈奔跑姿态(图1)。
图1 安徽凌家滩遗址出土的兔形玉器
在距今3000多年商代晚期的河南安阳殷墟妇好墓中出土有玉兔。玉料呈青黄色,通体抛光,器形扁平。兔作俯卧状,头大身短,长耳后竖,耳上饰鳞纹,用双环线显示大圆眼,张口露舌,背微凹,短尾略上卷,前后腿弯曲,足部均雕出五爪,前足上有小孔(图2)。
图2 河南殷墟妇好墓出土的玉兔
北京昌平明代定陵孝靖皇后的棺内出土有一对明代金耳环下系镶宝石玉兔耳坠。耳坠中的兔头顶一颗红宝石,身子呈直立状,双耳上竖,以红宝石嵌饰双眼,两前爪抱杵作捣药状,下有臼,兔身上刻以细密阴线,显示兔毛,在兔足和臼的下方有金托三个,金托中心嵌猫眼石,两边各嵌红宝石。这对耳坠是以玉兔捣药题材设计制作的,玉兔在古代被视为月亮的象征,而月亮又象征皇后,故以此作为皇后的耳饰(图3)。
图3 北京明定陵孝靖皇后墓出土金环镶宝石玉兔耳饰
故宫博物院收藏的玉嵌宝石卧兔,系清代乾隆至嘉庆年间的作品。玉兔的材质为和田青玉,含有白脑,立体圆雕。兔头微俯,耳朵后伸,与脊背相连,眼嵌彩色宝石,口衔灵芝,灵芝上嵌各种颜色的宝石八颗。兔身伏卧,四足弯曲向前,前脚呈抱合状,背部、双耳处有数道阴刻线刻画出毛绒质感,呈乖巧温顺状(图4)。
图4 清代玉嵌宝石卧兔
2.陶质文物中的兔
唐代的陶质生肖兔俑,兔首人身,兔头上两耳后垂,双眼圆睁,嘴巴并拢,身穿长袍,衣袖宽大,双手相交于胸前(图5)。
图5 唐代十二生肖之兔陶俑
3.青铜器中的兔
山西曲村晋侯墓地8号墓出土有青铜兔尊。兔头微伸,双目圆睁,两耳紧贴脊背,四肢弯曲,呈跃跃欲试状,尾巴短小,背上驮一尊口,兔身两侧饰圆形的火纹和雷纹。以兔作为尊的器形,在青铜器中尚属首见(图6)。
图6 山西曲村晋侯墓地兔尊
圆明园的清代铜兔首,双目圆睁,鼻隆起,嘴微张,双耳向后竖起,脸部以细密阴线刻出毛发(图7)。
图7 铜兔首
4.图像中的兔
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是西汉文帝时期长沙国丞相、轪侯利苍的家族墓地,其中一号墓是利苍妻子的墓,在其棺盖上覆盖着一件T形的帛画。这幅帛画自上而下分段描绘了天上、人间和地下的景象。画的左上部描绘了一女子飞翔仰身擎托一弯新月,月牙拱围着蟾蜍与兔,其下有翼龙与云气(图8)。兔子与蟾蜍一起出现,成为当时的一种组合。东汉思想家王充在《论衡》中提到:“月中有兔、蟾蜍”。
图8 湖南长沙马王堆一号墓T形帛画中的兔(图中红色部分为作者标注)
东汉时期山东嘉祥宋山4号祠堂东壁画像石中也发现有兔的形象。在画像石左侧,有面对面站立的两兔,分别用一只前肢扶臼、一只前肢握杵,似在捣药,两兔中间有一蹲着的蛤蟆,用前肢举臼。在画像的下侧,厨房的房梁上悬挂着鱼、鸡、猪和兔等,这些都是准备烹饪的肉食(图9)。
图9 山东嘉祥宋山4号祠堂东壁画像石中兔的形象(局部)(图中红色部分为作者标注)
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清宫兽谱》中描绘有3只兔子,其中2只白兔、1只黑兔,它们匍匐在怪石、青草、疏枝之间,兔耳后伸,眼赤唇红,胡须毕现,四肢蜷曲(图10)。
图10 《清宫兽谱》中的兔图像
三、兔的文化内涵
在甲骨文中,“兔”字表现了兔长耳、短尾的特征;金文延续了这种特征,有时就直接绘出兔的形状;从小篆开始,出现了现代“兔”字的雏形(图11)。
图11 兔字的演变
在《诗经》中有一些与兔相关的诗篇,如赞美武士的《周南·兔罝》中有“肃肃兔罝,椓之丁丁。……肃肃兔罝,施于中逵。……肃肃兔罝,施于中林”,描述了在广阔的原野上和林木茂盛的地方,设置网眼密密的兔网,准备捕捉兔子的场景。在没落贵族感叹生不逢时的《王风·兔爰》中有“有兔爰爰,雉离于罗”,描述了兔悠然自得,野鸡却被罩入网罗。在痛伤国君信谗言招乱的《小雅·巧言》中有“跃跃毚兔,遇犬获之”,描述狡猾的兔跳跃奔跑,遇到猎狗就无处逃窜。在关于宴饮的《小雅·瓠叶》中有“有兔斯首,炮之燔之……有兔斯首,燔之炙之。”
关于兔的成语,最著名的当属“狡兔三窟”了,这个成语出自于《战国策•齐策四》。孟尝君被齐湣王辞退后,回到封地薛,门客冯谖对孟尝君说:“狡兔有三窟,仅得免其死耳。今君有一窟,未得高枕而卧也。请为君复凿二窟”。冯谖为了给孟尝君建立三重保险,先是游说魏国,说动魏国请孟尝君为相;从而促使齐湣王向孟尝君赔罪,重新请回孟尝君为相,另外,又把国家的祭器和宗庙都放在薛地。这样,孟尝君有了魏国对他的信任、在齐国为相及把国家的祭器和宗庙放在薛地三重保险,平安为相数十年。
魏晋南北朝时期给我们留下了很多经典的文学作品,成为中国文化的瑰宝。其中著名的《木兰辞》,讲述了一个叫木兰的女孩,女扮男装,替父从军,在战场上建立功勋,回朝后不愿做官,只求回家团聚的故事,热情赞扬了这位奇女子保家卫国的决心和勇敢无畏的精神。《木兰辞》结尾“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明代诗人谢榛对此进行了精当的评价:“此结最着题,又出奇语。若缺此四句,使六朝诸公补之,未必能道此”。我们作为动物考古学者,不仅被《木兰辞》的文采所倾倒,更关注到当时的人民已经细致入微地观察和记录了不同性别兔所具有的不同的行为特征。
四、月中有兔
月中有兔,寄托着古人的浪漫情怀,也洋溢着当代中国人的科学探索精神。
在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楚辞》中有一篇《天问》,提到“厥利维何,而顾菟在腹?”这是目前所见文学作品中首次提到月亮中的兔子。按照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玉兔又称月兔,是神兽,居住在月球的月宫里,是负责捣药的仙兔。讲到月宫,就会联想到嫦娥奔月的故事,在西汉刘安主持撰写的《淮南子》中,记载了嫦娥偷吃了丈夫羿从西王母那里得来的不死药,就飞进月宫。嫦娥奔月和女娲补天、后羿射日、精卫填海一样,成为中华民族美丽的神话故事,代代相传。
我们将目光转到当代。2007-2010年,“嫦娥一号”和“嫦娥二号”两颗人造卫星相继成功发射升空。2013年,“嫦娥三号”成功升空,将中国首辆月球车“玉兔号”顺利送抵月球表面,这是中国在月球上留下的第一个足迹。2019年,“嫦娥四号”又将第二辆月球车“玉兔二号”巡视器顺利送到月球表面。
图12 嫦娥四号
图13 玉兔二号
中国的航天科技工作者,带着满满的爱国之情,将古老的神话传说、中国式浪漫注入进现代的探月工程中。他们把探月工程中的人造卫星和探测器命名为“嫦娥”号,登上月球的巡视器称之为“玉兔”号。现在,当我们遥望星空,“嫦娥”奔月,“玉兔”在月,中国古代神话故事已经变成了现实。正是有了不断发展的现代航空航天科技,中华民族五千年的飞天梦已经实现,中国的现代空间科学技术和古代美丽的神话故事完美地结合在一起。
作者单位:中国历史研究院考古研究所
Copyright 2015-2022 全球晨报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豫ICP备20009784号-11 联系邮箱:85 18 07 48 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