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滨海讯(记者 牛婧文 报道 胡义和 贾成龙 摄影)六月骄阳鎏金似火,近期,滨海新区生物医药产业领域大动作连连,多个生物医药产业的重磅事件纷纷“刷爆”各路媒体头条,成为地区经济的热点话题。作为天津打造“1+3+4”现代工业产业体系的重要一环,生物医药产业在滨海新区的发展格外“吸睛”。
【资料图】
6月4日,生物医药产业领军企业天津津村制药的三期项目在滨海高新区开工建设。6月5日,国家生物医药国际创新园二期加速器建设项目A1厂房在天津经开区通过地基验收,全面进入实体施工阶段。6月8日,在首届“海河医保论坛—2023年医药集采政策发展趋势研讨”活动上,天津经开区面向全国的优质生物医药企业推介区域优势赢得掌声阵阵;同一日,经开区明星企业康希诺生物主动选择“走出去”,来到天开高教科创园,为天开园输入其不俗的创新能力和产业资源优势。6月15日,细胞生态海河实验室迎来首批科研人员正式进驻,开启细胞领域天津版“国之重器”的全新发展篇章。
翻看“滨城”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成绩单:聚集800余家各类生物医药企业,其中11家上市企业;细胞生态、合成生物学、脑机交互与人机共融3家海河实验室引领产业未来;凯莱英、海河生物等20余家专业CRO、CDMO服务机构助力产业高质量发展;远翼医疗、元希海河等10余只生物医药领域专业基金规模超百亿元;“京津冀特色细胞谷”“生物制造谷”“小核酸产业园”等创新集聚区熠熠生辉。不难看出,如今,滨海新区的生物医药产业犹如一台巨型引擎,每个齿轮高效运转、紧密配合,进而激发出强劲的发展动能。
看点 1
创新引领 夯实技术竞争力
10年研发周期,8—10亿美元投资,10%—20%的研发成功率。这组数据是一款疫苗从无到有、从研发成果到产品所需要走过的历程。如此艰辛的过程,也注定了绝大部分的疫苗产品很难被仿制,几乎都是原研。在滨海新区,一家名为康希诺生物股份公司的企业,多年来专注于人用疫苗领域不断创新突破,逐步成长为该领域的明星企业。
最近,康希诺生物推进创新型新冠疫苗研发与相关临床工作迎来新进展,二价新型冠状病毒mRNA疫苗的临床试验申请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核准签发的《药物临床试验批件》。根据临床前研究结果,二价新冠mRNA疫苗相较于单价新冠疫苗具有更广谱的中和抗体反应,而毒理学研究结果也显示其具有较高的安全性,临床开发前景良好。
据康希诺生物首席科学官朱涛博士介绍,通过一次次技术攻关与产业化突破,如今的康希诺生物已逐步形成了病毒载体疫苗技术、合成疫苗技术等“五大”创新疫苗平台技术,并建立起覆盖10余种传染病的数十款疫苗研发管线,其中不乏获得世卫组织认可的新冠疫苗克威莎®、全球首款吸入用新冠疫苗克威莎雾优®、中国首个四价流脑结合疫苗曼海欣®、二价流脑结合疫苗美奈喜®以及全球第三、亚洲首款重组埃博拉病毒病疫苗等耳熟能详的疫苗产品。
今年“五一”国际劳动节期间,4名天津药物研究院的员工—注射剂车间管理员刘嘉、药物开发骨干陈蔚,新药评价“守门人”葛鹏,中药大品种二次开发研究和中药新药研发青年力量韩彦琪,获评了以他们名字命名的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在这里,从事创新被认为是一件非常“酷”的事情。
以研究员陈蔚的经历为例,作为从事化学仿制药物药学研究的骨干,天津药物研究院对他的评价是“推动技术革新无止境”。多年来,陈蔚专注于精神神经领域和抗病毒领域药物开发,先后承担和参与了20多项横向课题的研制开发,以及包括国家十二五“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课题等2个纵向课题研究,取得新药证书4个,临床批件3个,其中多个品种为国内首仿。而陈蔚牵头成立的泰普制药连续流技术平台在多年的应用中,运用微通道反应设备进行连续生产的模式解决了多个项目的工艺安全性问题,目前该平台已具备连续流工艺自主开发能力,不仅为企业化学原料药的绿色、安全、自动化生产提供了有效保障,也为天津制药企业的产业升级打下基础。
4位创新者,4条创新路。这只是天津药物研究院多年来持续突破技术壁垒、掌握核心技术的成长缩影。立足滨海、辐射全国,这家曾经诞生出速效救心丸、寿比山、小儿豉翘清热颗粒等知名药品的研究院沿着新的发展方向啃下了一个个技术“硬骨头”,一步一个脚印地夯实了自身的技术根基,在新发展阶段持续焕发出强大的发展生机。
看点 2
集群发力 让“桥头堡”更具活力
提及滨海新区的生物医药产业,天津经开区一直被认为是当仁不让的“主力军”:2022年,经开区生物医药产值近400亿元,占天津市生物医药产值50%左右;现有生物医药企业400余家,高水平研究机构30余家,生物医药全行业从业人员超过2万人。去年,天津经开区更是获批成为全国首批外经贸生物医药产业提质增效示范区的主要载体园区。这些亮眼成绩的背后,是强大的产业集群实力作为支撑。
据天津经开区生物医药产业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历经多年发展,天津经开区已逐步形成了涵盖化学药、生物药、医疗器械、中药现代化、医药研发服务外包、互联网智慧医疗6大板块10余个细分领域的庞大产业集群。诺和诺德、诺维信、药明康德、凯莱英、天津国际生物医药联合研究院……一大批生物医药产业领域的龙头企业、顶尖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在这里实现了创新突破、合作对接。
依托天津经开区雄厚的生物医药产业基础,今年2月,天津滨海—中关村数字医疗产业园、滨海—中关村生命健康创新中心揭牌成立。天津中关村科技园运营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黄超群告诉记者,滨海—中关村生命健康创新中心将打造集孵化创新、产业引育、科技服务、成果转化等于一体的综合服务平台。创新中心将发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的创新示范引领作用,进一步加速聚集产业资源,为产业发展赋能,进而树标杆、做示范。5月,天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更是一举荣获“澎橙奖·年度数字医疗标杆产业园区”,登陆2023年未来医疗100强榜名单。截至目前,天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已落地高济、京东健康、云南白药、恒瑞药业等50余家数字医疗企业,正朝着“华北地区聚集度最高的互联网医疗高地”这一发展目标全力前进。
同样在集群打造方面取得不俗成绩的还有滨海高新区。6月15日,滨海高新区传来喜讯,作为京津冀特色“细胞谷”的重要承载地,目前已集聚相关企业40余家,涵盖细胞提取制备、细胞存储、质控检验、研发生产、应用转化、冷链物流等全细胞产业链。而细胞生态海河实验室自2021年11月揭牌成立至今,在基础设施建设、科技创新发展、多元人才培育以及科研成果转化等方面进展显著。目前,实验室已精准布局50个“揭榜挂帅”项目立项,授权发明专利1项;引入7位院士、近20位杰青优青担任首席,汇聚团队成员700余名;并与百普赛斯、中源协和等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开展项目合作,构建出了从“创新链”到“产业链”全链条的转化生态体系,“细胞谷”的产业集群优势进一步凸显。
看点 3
多途径赋能 增强产业“含金量”
生物医药产业是技术密集型与资本密集型高度融合的产业。因此,如何在市场引导的基础上联动多方资源为产业赋能?是考验地区产业智慧的一道“试金石”。
从硬件环境上看,滨海新区具备丰富的算力资源、完善的物流配套和开放共享的研发平台。在国家超级计算天津中心,超级算力为华大基因等企业和科研院所节省了用于构建基因数据处理平台的数千万元资金。物流方面,仅在经开区,就聚集了800余家物流公司,繁忙的物流园、现代化的新港货运站、天津港码头,能有效满足生物医药产业企业的多样化物流需求。
在软件环境方面,中国(滨海新区)知识产权保护中心面向滨海新区生物医药产业的企业可提供专利快速预审、快速维权及导航运营等服务,为创新活动保驾护航。同时,天津市药品检验研究院滨海实验室等药检、审查分中心平台也为产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更加便捷的支持。远翼医疗、元希海河等各具特色的产业基金则充分发挥自身引领带动作用,从资本角度为滨海新区生物医药做大做强“添秤”。而借助于中国医疗器械创新创业大赛骨科器械类别赛与诊疗设备类别赛、“海河英才”创新创业大赛海外人才赛(生物医药组)、泰达创新创业大赛等大赛平台,“以赛代招”的模式也促使了一批又一批的产业垂直项目走进滨海、了解滨海、留在滨海。
此外,优越的政策支持也是打造产业沃土的重要因素。在今年举办的第七届世界智能大会期间,天津经开区发布了生物医药高质量发展产业政策,力挺创新生物医药、高端创新医疗器械、研发创新及医药研发外包等产业板块,并针对平台深化、科研转化、载体支撑、金融服务等内容给予专门支持。滨海高新区也在去年11月底就出台了《天津滨海高新区关于促进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鼓励办法》《天津滨海高新区关于促进细胞和基因治疗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鼓励办法》(以下合称“双九条产业政策”),真金白银支持创新药物、医疗器械、细胞和基因治疗产品的自主创新和原始创新,做大做强产业链条,培育良好的产业生态。
产业龙头聚集、产业链条完备、产业氛围活跃……如今,滨海新区的生物医药产业正沿着高质量发展的道路全速前行,勇立潮头、奋楫扬帆,在引领支撑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关键作用。
Copyright 2015-2022 全球晨报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豫ICP备20009784号-11 联系邮箱:85 18 07 48 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