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一场又一场“龙舟水”的缝隙,一个夏日的午后,我们在办公室见到了阿楠。穿着白底彩印卡通T恤,挂着工牌,她一转身就露出了一个微笑。这名90后女“品牌产品策划师”,正热切期待着自己团队的“守护龙舟”游戏正式上线(点击下图体验)。
(资料图)
仲夏端午,苍龙七宿飞升于正南中央,处在全年最“正”之位。正如《易经·乾卦》第五爻:“飞龙在天”,龙及龙舟文化始终贯穿在端午节的传承历史中。经历数易其稿的艰难,儿时关于“龙舟”的记忆即将在二次元重现,阿楠对传统文化与ACG游戏的“碰撞”显得信心十足。
缘起北江,逐梦游戏
“我记性不太好,但很奇怪,小时候奶奶带着我去北江边上看赛龙舟的事情却一直记得很清楚,”后来在广州白云区长大的阿楠是清远人,儿时模糊的记忆里,“每到端午,北江两岸站满了人看龙舟特别热闹,大家还有各种庆祝活动,整个氛围超级好”,即便长大,这样的场景在她的脑海中挥之不去。
2017年,从广告公司离职的阿楠在规划自己未来职业生涯的时候,将目光投向了游戏行业,进入了三七互娱做了一名品牌策划。“当时觉得游戏是个比较有意思也很需要创意的行业,”她对自己转型的结果很满意,“从广告策划到品牌策划,其实工作原理是相通的,所以入职后很快就适应了新的工作节奏”。也正是在这个时候,“将龙舟做成游戏”的想法在阿楠的心中萌芽。
游戏设计师自己会玩游戏吗?会如何玩一款游戏?可能每个游戏玩家都会有这样的疑问。阿楠的回答是肯定的,出于熟悉行业的目的,“基本上新游戏上线都会玩一段时间,大概是几个月吧,体验一下”,她表示自己不会过度沉迷其中,更多是工作之余的一种放松方式,个人偏好是休闲益智类的游戏。
比起满足好奇心为主的“玩游戏”,设计开发一款游戏则更需要专业和专注。“通常开发一款小游戏的周期是三个月左右,”阿楠介绍了自己的小团队:2名设计师,2名技术,加上她这个类似“产品经理”的品牌策划执行统筹,5人团队踏上了龙舟游戏的开发之路。
从团队成员对她的称呼可以看出一些端倪,有叫“楠姐”的,甚至有叫“楠哥”的。对于“哥”这样略显离谱的称呼,阿楠也应得很快——似乎印证了我们对她的第一印象:直接、随和又爽利。她始终将房子租在公司附近,缩短通勤时间,生活模式简单。这些都顺应着阿楠对工作效率的要求,而高效的执行力支撑着龙舟游戏项目曲折的多次改版。
“当时在设计过程中最需要攻克的难点,就是如何调动游戏用户的兴趣点”,阿楠说,现在看到的《守护龙舟》上线版本,已经是经过多次改版后的效果,前期包括游戏的玩法、关卡设置和时长,整个团队都经过了无数次的测试,然后再进行调整优化。
守护传统,创新文化
《守护龙舟》上线版本是团队的心血,从对童年回忆的致敬到肩负起对传统文化“守护”的向往,阿楠经历了认知上的自我更新。
如何将赛龙舟的场景在二次元呈现出精髓?在确定要做一个“文化科普类型的游戏”之后,在项目组前期调研阶段,阿楠就带领团队一头扎进了车陂龙舟文化促进会,和非遗文化传承的老师们深入交流,最终打动她的是龙舟“仪式文化”这个点。
“原本只是简单地想着做一个赛龙舟的游戏,然而龙舟文化实际上是非常庞大的一个体系,我们通过学习了解到这些之后,就特别希望通过游戏向更多人宣传推广龙舟的仪式文化,”阿楠对龙舟仪式文化中的“起龙船、采青、赛龙、龙船景、藏龙、散龙”这六大重要组成部分如数家珍,通过游戏关卡的设计,让玩家可以通过轻度的游戏互动进行体验。
声音是赛龙舟活动重要的氛围利器:以鼓声的节奏形成划龙船的合力,伴随着两岸的欢呼声,听觉在场景还原中具备关键的记忆点。这一特质也被团队恰如其分地运用在《守护龙舟》游戏的玩法上,类似“太鼓达人”的交互可谓老少皆宜。
同时,游戏整体采用传统插画的设计风格,与醇厚的传统文化底蕴相得益彰。“各种有关于端午的设计元素是偏国潮的,”阿楠同时考虑到了创新的内容,“主要是与年轻人的选择偏好进行了一定的融合”。
“做这款游戏让我认识到,我们这一代年轻人对传统文化的系统性了解是远远不够的,”这次触动让阿楠坚定了继续关注游戏能带来哪些正向价值的想法:对传统文化的弘扬和创新,在寻求专业内容合作支撑的基础上,利用游戏技术优势进行新型输出,“我觉得这是一种很不错的分工”。
“实际上,公司一直有这样的探索和尝试,也很支持员工在工作上进行相关实践”,阿楠介绍说,就传统节日而言,三七互娱推出过包括春节、中秋等传统节日习俗相关的自研游戏,在传统中医药和自然保护等方面,也和专业机构合作推出多款游戏产品,“把传统文化揉进游戏内核,以传统文化为主题,传统文化元素为设计理念打造传统文化主题游戏,以深入浅出的方式进行知识传递,寓教于乐,潜移默化地影响玩家”。
(文章来源:南方Plus)
Copyright 2015-2022 全球晨报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豫ICP备20009784号-11 联系邮箱:85 18 07 48 3@qq.com